对于其他发电项目,按照各项目至2022年底应付补贴资金,采取等比例方式拨付。
其中包括新特能源、彩虹新能、以及准备回A的协鑫科技与信义光能。若新特能源和协鑫科技成功发行上市,国内多晶硅出货前4企业将齐聚A股。
其中,信义光能拟发行不超过9.89亿股。其中,辅材企业9家,逆变器企业4家,电站开发、硅片及设备企业3家,组件企业2家,硅料、电池、线缆企业各1家。其中,创业板最多为9家企业、主板次之为7家,科创板排名第三为4家。包头美科作为美科股份业绩增长的主推手,主要负责公司单晶硅业务,2021年贡献收入达37.63亿元,占同期合并口径下收入的比例104.18%。华电新能前身是华电福新,自2019年华电福新港股退市后,华电集团对其进行整合重组后,开始致力于新能源装机领域。
据有关数据显示,2021年,国内10家万吨级企业多晶硅产能共计51.3万吨,占国内总产能的98.8%。从上市板块来看,除古瑞瓦特赴港交所主板上市以外,其余企业均选择A股上市。就本轮多晶硅价格的大涨而言,全球多晶硅产能规模再次恢复正增长是从2021年开始,2021年初产能规模63.1万吨/年,同比增长16%,环比增长13%,自此再次拉开多晶硅扩产周期,而且这一次扩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国。
到11月19日,大全能源签订了一个多晶硅料长单,客户公司采购148800吨原生多晶硅料,预计采购金额约为450.86亿元,多晶硅料均价已高达30.30万元/吨,相比今年3月涨幅超过30%。对于一个涌入数千亿资金的行业而言,还有更多的风险因素需要关注。以四川乐山为例,自2021年提出打造乐山中国绿色硅谷以来,乐山市全力打造千亿光伏产业集群。随着硅料价格走低,硅料企业出现了严重亏损,数十家企业中有大半退出多晶硅领域。
一是随着技术的进步,硅片大尺寸薄片化时代逐渐来临。对此,隆基绿能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面对这一局面,通过与战略客户锁定长期订单,最大限度的协调和保障项目供应链资源,有利于保障订单交付能力。
因产业政策、地方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等有关客观因素,江苏阳光公司投资所需条件在包头不能尽快实现,无法立即开展项目,于是决定将项目地重新选在宁夏石嘴山。隆基绿能在公告中指出,近些年来光伏行业在上下游供求关系等方面发生了快速的变化,而光伏行业组件产品的订单尤其是海外订单往往会签订 1-3 年的合约,若原材料的供需匹配、供应安全、价格管理和物流效率无法保障,将不利于企业订单的交付,甚至出现无法完成合约交付和订单亏损的情况。事实上,据东亚前海证券研究所研究公布,产业链下游企业纷纷签订大额长单,提前锁定上游硅料产能,2022年硅料行业约92%的产出已被下游企业锁定。江苏阳光拟先行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,项目投资金额约50亿元。
比如一旦发现新能源下游需求不行了,这个时候慢慢传到硅料的时候,硅料企业是亏损的,紧接着硅料企业就开始调整,一旦它调整的时候,很可能下游市场已经起来了,但是上游企业还是处于一种抑制发展的状态,供需就错配了。PVInfoLink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12月13日,多晶硅料的价格降至28.8万元/吨,低于之前30多万元/吨的价格。PVInfoLink资深分析师赵延慧表示,全球需求端仍然乐观看待,尤其对于中国的需求规模和增长值得期待,但是需求端的高接受度,仍然需要太阳能组件、包括各个产业链环节的降本增效以及提质优化。2020年,伴随着多晶硅料价格大幅走低,跌到了史无前例的低谷,硅料产能也迅速下滑。
而仅仅隆基绿能、中环股份、上机数控三家企业在2022年与2023年每年的协议采购量,分别是3万吨、7万吨、2万吨,合计为12万吨,与协鑫当前的产能几乎完全一致。《通知》还要求,鼓励多晶硅企业合理控制产品价格水平,在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前提下,结合市场供需形势、生产成本及合理利润水平等因素,引导多晶硅等产品价格维持在合理区间,相关企业可享受政府支持政策,纳入政府及行业重点企业支持政策清单。
在光伏建设的热潮中,多晶硅的价格迎来史无前例的大涨,硅料产能逐步被锁定,新老玩家们重金入局,参与这场豪赌。公告称,具体订单价格月议,合同交易总额以最终成交金额为准;如按照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8月31日公布的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30.51万元/吨(含税)测算,预计销售总额约1033.56亿元(不含税)。
除此之外,还有新特能源新增产能20万吨、大全能源近两年新增产能20万吨等。江苏阳光公告称,先行投建的年产5万吨多晶硅项目按照硅料12万元/吨的价格进行测算,达产年利润总额为19.64亿元,净利润为17亿元,投资利润率37.86%等指标均较高,投资回收期3.64年,在财务上可行。后因多晶硅市场低迷,其子公司宁夏阳光硅业有限公司进行破产清算,退出了多晶硅市场。一方面,协鑫科技在江苏、四川的产能在有条不紊地扩产之中,2022年7月22日,协鑫科技四川乐山10万吨级颗粒硅项目首条生产线正式投运。祁海珅表示,多晶硅料是光伏行业的重要原材料,由于今年以来光伏装机需求旺盛,发展迅猛,对多晶硅料的需求也是迅速增长。一方面,行业老玩家扩产的步伐在逐步加大;另一方面,一些行业新手也宣布进军多晶硅领域。
进入2021年之后,市场形势开始逐步好转,需求量大,但是供应短期内无法匹配。赵家生同时表示,这也警示我们,一旦市场形势不好,多晶硅料是否会出现新的行业困局,下一步,多晶硅料的供需错配仍然值得关注。
在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,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产品价格均处于高位,截至11月底12月初,硅片、电池、组件价格较年初已分别上涨超过25%、20%、5%。一是由于硅料处于行业的上游,它并非终端需求,它的市场需求是层层传递的,是由组件电池传递到硅片,之后硅片再传递到硅料。
赵延慧表示,一方面,按照目前多晶硅生产企业扩产规划、以及规模来看,2024年以后的多晶硅产能的确面临过剩风险;另一方面,也仍然需要时间观察多晶硅新产能实际落地的能力,以及投资环境和回报收益率等等考量因素,不排除部分企业放弃扩产多晶硅。对于各路资本跨界入局多晶硅行业,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日前指出,一方面,这将促进光伏技术百花齐放,刺激传统光伏企业加速推进技术迭代,为光伏行业带来新的经营模式,使行业更具活力;另一方面,可能出现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,部分环节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。
当然,产能的释放、价格的变化是一个过程,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在这两单之间,8月26日,新特能源与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买卖协议,约定在2023年1月至2030年12月期间,向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多晶硅料336000吨,估价为1020.77亿元(含税)。赵家生表示,从历史上看,多晶硅料的产能多次出现过,需求大时供应很小、需求小时供应很大的局面,这是一种供需错配的现象,这是近期多晶硅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根源。当年,协鑫科技扩产将近3万吨,这意味着协鑫科技年初的产能只有45000吨。
此后,在6月18日,通威股份向青海高景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销售21.61万吨多晶硅料,销售额预计分别为509亿元,则当时的多晶硅料为25万元/吨,3个月涨幅超过10%。作为多晶硅料的行业龙头,通威股份的产能早在今年上半年就开始陆续被锁定。
90%以上的产能被提前锁定协鑫科技是布局较早的一家硅料企业,与大全能源、通威股份、新特能源等都属于行业龙头企业,然而,在今年的这一波大单潮中,却不见协鑫科技的身影。赵家生表示,硅片薄片化技术,可以减少硅料损耗,增加每公斤硅料出片率,从而降低硅片成本。
目前江苏阳光主营业务主要为呢绒面料的生产和销售,公司属于跨界布局光伏产业。此外,随着多晶硅产能的大量释放,其价格将出现变化。
仅仅这6个大单,通威股份销售的多晶硅料为144.22万吨,销售额高达3573.66亿元。2022年以来,众多资本玩家涌入光伏赛道。在一个来月的时间里,仅仅大全能源一家企业就签订了3000亿元的大单;而多晶硅行业里的三家龙头企业,签单金额高达8000亿元;如果再加上其他两三家龙头企业,则签约金额超过1万亿元。值得注意的是,12月中下旬,多晶硅料、硅片价格出现下滑,其中多晶硅料已从30多万元降至不到29万元/吨,而江苏阳光的投资测算对标价格为12万元/吨,远低于目前的市场价格。
另一方面,在新建产能方面,协鑫科技布局的有包头30万吨颗粒硅、内蒙古乌海20万吨颗粒硅、呼和浩特10万吨颗粒硅。协鑫科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,预计到明年底,协鑫科技实际形成的产能有望高达70万吨。
一方面,多晶硅产能被锁定,驱动价格向上快速变动。仅仅大全能源、通威股份、新特能源这三家企业,今年所签订的硅料大单总金额就超过8000亿元。
事实上,即使在这部分存货中,还有不少硅料生产的原材料,真正的库存产品并不多。三是多晶硅市场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。
评论留言